追忆师生情
追忆师生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追忆师生情 > 详细介绍

追忆我的恩师同济大学龙惟定教授

发布日期:2023-02-19


未标题-2.jpg

今年春节,我像往常一样在惯例的时间拿起电话给导师拜年,想着像往年一样汇报我一年的工作,既给导师拜年,也听他的指导,因为导师很多年前就跟我说过,他退休以后,接触北京的机会少了,希望我多跟他说说行业的一些事情,每次我们都会聊至少2个小时,导师依然开阔的视野、敏捷的思维、一针见血洞察事情本质的能力以及中气十足的声音都给我新一年的工作鼓足了干劲,感觉背后有他的鼎力指导,我可以说干什么都信心十足。而今年不一样,电话接通后,那边是导师微弱的声音:“梁浩,我还在医院里,我状态不好,心肺都有问题,好在医院的设施和专家都非常好,去年我虽然流年不利,但是我相信今年我会好起来的,医院不让外人进,你们看不了我,我好一点后再联系。。。。。”,我忐忑得放下了电话,未曾想这是我最后一次跟导师通电话。去年10月我随住建部代表团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虽然当时还在疫情期间,但是我请示领导同意后与上海的师兄师姐在龙老师所住的养老院看望龙老师并代表世界城市日主办方赠送龙老师世界城市日纪念画册(因为我们本来想邀请导师在论坛发言),当时老师大病初愈,但精神很好,与我们侃侃而谈近2个小时,未曾想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导师。

恩师突然辞世,我仿佛还在梦中,作为治丧委员会的成员,我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太多太多的挂念和哀思,每到晚上夜深人静,与导师在一起的时光就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导师熟悉的笑容和声音仿佛就在昨天,终于能逐步克制以泪洗面,收拾情绪,追忆与导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作为我最后一次向导师汇报的内容。

我与导师相识在2008年的春天,当时我在同济大学获得了直升博士的机会,我在硕士期间上过导师的课,感觉导师的研究方向和领域非常有前景,而且当时导师在行业的名气很大,就从导师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找到了导师的邮箱,怀着忐忑的心情给导师发了一封信。还记得当时一连几天都没收到回音,我本已非常灰心,但也觉得很正常,导师声誉蛮声海内外,国内外求学者众多,都想投入门下,我与导师素昧平生,这也很正常。而就在学校截止报名的几个小时前,我接到了一个让我喜出望外的电话:“梁浩同学吗,我是龙惟定啊,非常抱歉啊,我这几天在筹备出国开国际会议,所以看邮件晚了,你现在有时间吗,我刚到浦东机场,还有几个小时起飞,你能赶到的话咱们聊一会儿”。我大喜过望,当即打车赶到了浦东机场,导师平易近人,春风化雨与我相谈半个小时后欣然签字接受我作他的弟子,2008年春季博士入学,从此我成为了龙门一员。

加入龙门后,导师亲自给我确定了研究方向“低碳城市的能源规划”,当时导师正在建立需求侧能源规划理论体系,已有几位师兄师姐分别在能源规划的目标确定、资源量估计、负荷预测、系统优化等技术层面努力攻关,导师跟我说:根据你的特点,我希望你在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对需求侧能源规划的系统理论梳理、技术集成、机制设计以及决策支撑方面努力,将来有机会能将需求侧能源规划纳入咱们国家的相关政策体系。我当时懵懵懂懂,觉得别的师兄师姐做的都很“实”,我这个偏宏观,而且觉得低碳的事情看不见摸不着的,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后来我发现只要导师来北京开会,一般都带着我,我逐渐体会到导师的良苦用心,2009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学生公派出国交流,导师跟我说:他了解到英国的帝国理工学院组建了一支跨学科的能源规划研究力量,叫“未来能源实验室(energy futures lab)”,就是对城市能源系统进行综合规划、技术集成和决策支撑的综合研究团队,建议我去交流一段时间,一是跟我的博士论文主题非常相符,另外由于我在国内的研究方向偏宏观,怕我在国内发表不了高级别的论文,影响毕业,而在帝国理工学院的学习经历有助于我发表高级别的论文,在导师的支持下我就去了,在英国期间,除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给的生活费,导师还按月给我一些补助(他会让我查一些国外文献给他,美其名曰给我“劳务费”,后来其实我知道导师怕英国消费高,我在生活上有问题,他总是让他的帮助显得那么平等和自然)。导师到英国开会时还到学校看我,见我的英国导师,他在英国的会议也都带着我,还引荐我认识他在剑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和雷丁大学的教授朋友。


未标题-2.jpg


2011年博士毕业后,我对将来的去向也很懵懂,我想继续留在导师身边,他说你是我的关门弟子,今年你毕业,我也退休了,你继续留在我身边没有必要,这样吧,我们最近新出了几本建筑节能的书,我签个名,你替我送给我北京的一些朋友,也请他们指导一下你。后来我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很多年后中心领导跟我“解密”,当时我们选中你很重要是看中你是“龙教授的学生”。后来十几年的工作生涯中,导师每有新作,就亲自签名后让我帮他寄给他的一些朋友,总是跟我说:他老了,寄东西不方便,你就代劳吧,每次都开列一个长长的名单,我每次都很纳闷,这些书每次要从上海先寄到北京,然后我再寄给名单上的人,我知道导师是有科研财务管理助手徐老师的,这些事难道徐老师不会做吗?后来我才明白导师的良苦用心,他是通过这种方式引荐我认识他的朋友。每次导师要策划新的文章,他都给我打个电话,总是谦虚得问我几个问题,我再回答一下,我每次回答后都很纳闷,这些问题我都知道难道导师不知道吗?后来当导师每一篇新作问世时,我都惊异得发现文章中有我的名字,我后来惭愧得问导师,他说国家会越来越重视科技,你们中心也一样,你千万不要忙于管理事务丢了科研。


未标题-2.jpg

未标题-2.jpg


2012年住建部在常州武进设立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我被派到武进挂职锻炼,面临一个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我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博士生,真是千头万绪无从下手。导师不顾高龄多次来武进绿建区指导,亲自担任绿建区的专家顾问,他告诉我:绿建区要抓绿色产业,后来他指导我们搞了绿建区的产业规划和产业门槛;他说绿建区要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后来策划了绿色建筑产业研究院;他说绿建区要瞄准低碳发展(当时还有很多争议,因为那个时代国家没那么重视低碳),我们做了能源规划还谋划了区域能源站。绿建区要招商引资,龙老师就翻开他的通讯录,一个一个打电话:住建部在常州搞了绿建区,我的一个学生在那里挂职,希望你们多支持啊。。。。龙老师对绿建区的帮助,大家都看在眼里,这几天我接到绿建区主要领导和多位同事的电话,虽然我已离开绿建区将近十年,但是大家对导师的帮助记忆犹新。

十几年的工作生涯从来没有离开过导师的指导,2014年我担任康居认证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绿色建材认证相关工作,导师告诉我要重视建材隐含碳的问题,当时他主动搜集了很多有关碳标签、EPD的文章给我看,可惜当时我们都没有重视,现在看,导师总是高瞻远瞩。2017年我回中心任规划发展处副处长,导师告诉我希望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规划、能源规划进城市规划体系等,现在看很多都已成为国家文件。2019年我开始主持绿色建筑处的工作,他说现在绿色建筑很多是专家在评,希望老百姓多参与进来,建“老百姓满意的绿色建筑”,因为他自己住养老院就有很多切身体会,比如隔声、噪音、空气质量、适老化等等,他说有一天:老百姓都说绿色建筑好了,你这个绿色建筑才是真正好了。。。。我本来其实今年春节给他拜年时就想向他汇报,我们部长的方针就是:建人民满意的好房子。

导师逝世,我们司里领导和中心领导都很关切,多个兄弟处室问候我,因为导师多年以来对部里的工作可以说有求必应,竭尽所能,对大家的帮助都很多,领导和同事都嘱咐我如有可能一定要亲赴上海送别导师最后一程,司里和中心都第一时间发去唁电,我想导师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慰藉,因为我深知导师心中的家国情怀,国家和行业对他的认可是导师一生中最看重的评价。通过师兄师姐的追忆文章,我了解了很多导师从未跟我提及过的家庭往事,才知导师父亲是两弹元勋,一生隐姓埋名,在青海研究原子弹;导师母亲是燕京大学高材生,导师承袭了母亲的优秀文笔,我才理解导师曾一再跟我说如青海有活动,他想亲自参加,可能与父亲多年在青海隐姓埋名研究原子弹有关。

今斯人已逝,导师对我们既有师者的睿智,也有慈父的情怀,他对每一个学生视同己出,是师生,有时更是父子,他高瞻远瞩,眼光独到,引领行业发展著称于世;但内心平和,从不沽名钓誉,在喧嚣浮躁的年代时刻保持着内心一份淡淡的释然。今生能有幸追随导师左右是我一生的幸运,愿天堂没有病痛,导师师母早日团聚。


未标题-2.jpg 

未标题-2.jpg

谨以此篇,纪念我的恩师龙惟定教授!

 

                                         学生 梁浩

                                   2023年2月5日元宵节


点击播放